西部決策網(wǎng)訊 7月19日-20日,西北工業(yè)大學航空學院組織的“筑夢藍天,科技啟航”科普活動,迎來了陜西省鎮(zhèn)巴縣涇洋初級中學10名懷揣航空夢想的中學生。此次活動的緣起,與航空學院碩士生孟圣奇密切相關,一年前,作為西北工業(yè)大學第25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,他曾在涇洋初級中學支教,在課堂上為孩子們播撒下航空夢想的種子。如今,已回歸校園的他,成為了連接母校與曾經(jīng)支教學校的關鍵紐帶,積極促成了這次科技之旅。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航空知識的科普,更是一場跨越時空、連接兩代師生情誼的暖心重逢。
活動合影
在校園內巍然矗立的國之重器——運-20大型運輸機前,孟圣奇身份從支教老師轉變?yōu)閷W長向導,帶領曾經(jīng)的學生們近距離感受航空科技的磅礴力量。一位學生激動地表示:“之前孟老師在講臺上給我們描繪了藍天的夢想,今天他帶我們親眼看到了真正的‘大飛機’,感覺夢想就在眼前!”
孟圣奇為學生講解運-20運輸機
這份特殊的師生情誼在科普講座中得到了更深的延續(xù)。孟圣奇的導師、航空學院教授布樹輝親自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題為“認識固定翼”的精彩講座。布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、生動有趣的演示,將復雜的飛行原理化作了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好奇光芒。講臺上下,兩代西工大人的身影在此刻交相輝映——導師啟迪研究生探索前沿,研究生為中學生點燃夢想,航空精神在一場科普講座中悄然傳承。
布樹輝為學生開展科普講座
活動期間,師生們開啟了豐富的航空科技探索之旅。大家先后參觀了校園內ARJ21原型客機、圖書館、何尊組雕等。實驗室里的探索更讓學生們著迷。在仿生飛行器團隊實驗室,工程師李榜為學生們介紹了“信鴿”、“小隼”等撲翼飛行器,并現(xiàn)場試飛,看著這些靈巧的“機器鳥”扇動翅膀騰空而起,學生們驚嘆不已;在特種無人飛行器團隊實驗室,副研究員邵壯講解了長航時太陽能無人機,讓學生們對無人機構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。在飛行器基礎布局全國重點實驗室,研究員惠增宏用通俗的語言講解了伯努利原理,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航空科技的認知。傍晚的星天苑操場,航模隊的表演將氣氛推向高潮。當一架架航模呼嘯著掠過頭頂,學生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。
李榜進行仿生飛行器飛行展示
惠增宏帶領學生參觀飛行器基礎布局全國重點實驗室
活動尾聲,航空學院團委書記田堯與學生們座談交流,學生們踴躍發(fā)表參觀感想,紛紛表示此次活動讓自己收獲滿滿。
初中學生趙俊生感言
航空學院活動負責人李祖鑫表示,此次科普活動是高校發(fā)揮學科優(yōu)勢、助力城鄉(xiāng)教育均衡的具體實踐。未來,學院將繼續(xù)以航空科普為紐帶,讓更多基層青少年接觸前沿科技,讓夢想的種子在更廣闊的天地生根發(fā)芽。(供稿:何應龍 孟圣奇)